服务热线 13482488155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百科
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全解析

一、试验原理介绍

双臂拉力机(5)软件_副本.jpg

(一)基本原理概述

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浸渍树脂固化后纤维的拉伸加载直至破坏来测定相关性能。具体而言,拉伸强度这一关键性能指标是由破坏载荷除以碳纤维复丝的截面积而得到。例如,在实际测试中,对经过相应处理的碳纤维复丝试样进行拉伸加载,当试样被拉至破坏时,记录下此时对应的破坏载荷数值,再结合已测定的碳纤维复丝截面积,便可算出拉伸强度。
而弹性模量的测定则是依据规定的应变限来进行。对于碳纤维复丝的截面积计算,采用线密度除以密度的方式来获取。比如,先通过专门的测量方法确定碳纤维复丝的线密度,同时知晓其密度值,二者相除就能得出截面积,进而为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准确计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此来综合评估碳纤维复丝的拉伸性能情况。

(二)原理相关依据

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原理所遵循的相关标准主要为 GB/T 3362《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在该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的原理部分内容,规范了通过浸渍树脂固化后纤维的拉伸加载直至破坏这一过程来测定拉伸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指标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其规定的试验原理是基于材料力学及纤维材料性能测试等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从材料力学角度来看,拉伸加载直至破坏的过程能够反映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以此来准确衡量碳纤维复丝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关键性能参数,符合纤维材料性能测试领域对于准确获取材料力学性能数据的科学要求,从而为碳纤维复丝在各应用领域的质量控制、性能表征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测试标准保障。

二、试样要求详述

双臂拉力机(7)软件_副本.jpg

(一)试样形状及尺寸

在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中,常用的试样形状及尺寸有相应规范要求。比如,适用于将碳纤维复丝浸胶后测定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 1 所示(可参考 GB/T 3362—1982 标准相关图示)。
对于不同类型的情况,试样规格也有所区分。像 Ⅰ 型试样适用于纤维增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板材;Ⅱ 型试样适用于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板材,且 Ⅰ、Ⅱ 型仲裁试样的厚度通常为 4mm。而 Ⅲ 型试样只适用于测定模压短切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强度,其厚度有 3mm 和 6mm 两种,仲裁试样的厚度为 3mm,测定短切纤维增强塑料的其他拉伸性能可以采用 Ⅰ 型或 Ⅱ 型试样。另外,测定泊松比也有对应的试样型式和尺寸要求(详见相关标准附图)。

(二)试样制备要点

  1. 材料准备

碳纤维复丝在浸胶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应预先在规定的条件(比如特定的温度、湿度环境等)下至少放置 24h,确保其状态稳定,避免因外在条件差异对后续试验产生影响。
在胶液选择方面,可供参考的胶液配方有多种,例如:
不同的胶液配方在固化条件上存在差别,要依据实际需求和试验标准来选用,从而保障胶液能与碳纤维复丝良好结合,为后续试验提供合适的试样基础。
  1. 制作工艺细节

三、试验方法展示

0c7889b65b7e0a7c670c0db71e99ec2.png

(一)试验仪器选择

在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万能试验机、接触式引伸计、气动夹具以及鼓风干燥箱等。

(二)操作步骤流程


试验前准备


试样安装环节:将碳纤维复丝试样安装在气动拉伸夹具中时,要着重注意保证试样与上下夹头的加载轴线重合,防止出现斜拉现象,这可以通过仔细调整试样位置以及夹具的对中情况来实现。同时,要尽量清除夹具对试样可能产生的内应力,比如在夹紧试样的过程中,避免过度用力使试样产生额外的应力,操作时可按照规定的夹紧力范围或者参考以往经验进行适度夹紧,以此确保能够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参数设定与试验启动


试验过程监控:在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进行过程中,持续监控试验机的状态和试样的应变变化是十分重要的。要时刻留意试验机的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声响或震动等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停止试验进行检查和调整。同时,密切关注试样的应变变化情况,观察接触式引伸计的读数以及试验机显示的载荷等数据,确保试验过程稳定,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者数据变化节点及时记录相关数据,比如每隔一定的载荷增量或者伸长量记录一次数据,以便后续对试验过程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


结束与后续处理:当试样达到断裂点后,试验机会自动停止运行,此时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关闭试验机和数据采集设备。然后,小心地将样品从夹具中取出,对取出的试样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保存。例如,观察试样断裂部位的特征并做好记录,了解其断裂模式,为分析碳纤维复丝的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剩余的试样部分,如果后续还有可能进行其他相关试验或者分析,要将其放置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妥善保存,避免试样受到污染、受潮等影响其性能状态的情况发生。

四、计算方式讲解

(一)关键性能指标计算


拉伸强度


拉伸弹性模量


断裂伸长率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算术平均值计算

在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中,通常会进行多组试样的测试,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其拉伸性能,需要计算各项性能指标的算术平均值。例如对于拉伸强度这一指标,假设进行了 n 组试样测试,单个有效试样测得的拉伸强度值分别为 σ₁,σ₂,…,σₙ,那么算术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比如有 5 组试样的拉伸强度值分别为 450MPa、480MPa、460MPa、470MPa、440MPa,那么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能够反映出该批次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在平均水平上的情况。


标准误差计算

标准误差(S)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还是以上面的拉伸强度数据为例,先计算出每个数据与算术平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如(450 - 460)²、(480 - 460)² 等,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标准误差数值。标准误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集中,也就意味着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的稳定性相对越高;反之,标准误差较大则表示数据离散程度大,拉伸性能存在较大波动。


离散系数计算

离散系数(CV)也是评估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同样取两位有效数字。通过离散系数能够直观地对比不同批次或者不同材料的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的均匀性情况。例如,若计算出某批次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的标准误差 S 为 10MPa,算术平均值为 460MPa,那么离散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离散系数常被用于质量控制等环节,帮助判断碳纤维复丝的生产工艺稳定性以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改进。

ba11ac00eef9c41c3bfb3c61e0879e4.jpg